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大年
![](../images/200407/hb-2003-1110b2-8.jpg)
武漢目前有700多萬人,已經是一個特大城市。它在中國的位置完全顯示出一個特大城市具備的對稱特征。這些特征是:
(1)武漢正好位于重慶到上海的長江中段,正好位于北京廣州之間的京廣鐵路的中點,正好是107國道和京珠高速公路的中點。
(2)武漢為中心,周圍的城市呈現(xiàn)出城市靶形分布的特征。
(3)武漢在中國特大城市的三角形網絡圖中,周圍有六個特大城市(或大城市)與之相鄰。
武漢的發(fā)展架勢是人口近1000萬的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,城市的規(guī)劃要按這個層次進行。武漢按人口應是中國第三大城市(僅次于上海和北京),按經濟實力應該是第四大城市(僅次于香港、上海和北京)。
武漢是中國的“腰部”。中華民族的振興,就猶如一個人要挺直“腰桿”,沒有大武漢的重新崛起,中國的腰桿就挺不直。這是“湖廣熟,天下足”的21世紀的新注釋。
武漢不僅是湖北的武漢,更重要的是中國的武漢。
武漢城市圈必須依托強大二、三產業(yè),否則沒有足夠的就業(yè)機會,來維持這個社會的正常運轉,這是最近十幾年來經濟發(fā)展的經驗和教訓所在。在中國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,制造業(yè)(第二產業(yè))仍然是國民經濟的基石,武漢除了發(fā)展高新技術產業(yè)以外,必須在新一輪的工業(yè)化中振興武漢地區(qū)的制造業(yè)。
武漢地區(qū)的制造業(yè)在改革浪潮中雖然受到沖擊,但“亡羊補牢,猶未為晚”。制造業(yè)的振興,一要用高新技術加以改造,二要適時、適當向周邊的中小城市擴散,在產業(yè)擴散中重組,并形成大經濟圈中大中小城市的分工協(xié)作。珠江三角洲、長江三角洲和京津塘三個經濟圈產業(yè)的擴散和重組都在加速進行,武漢應該抓緊。